主席深夜检查女儿书包,却翻出陌生人日记,一段批注竟掀起巨浪
你说中南海那么大,国家大事那么多,怎么就偏偏因为一个女学生忘在书包里的日记本,搅动了后来千千万万年轻人的命运?
你说中南海那么大,国家大事那么多,怎么就偏偏因为一个女学生忘在书包里的日记本,搅动了后来千千万万年轻人的命运?
那会儿,谁要是跟你说,一本高中女生的私人日记,能让中南海的灯火为它亮到半夜,最后还成了全国年轻人学习的范本,你肯定觉得是天方夜谭。
北京实验中学,1957年秋,没什么特别的大动作,学生们照例去参加秋收劳动。李敏,那年正读高中,回到家的时候,书包里多了一样东西。她本来也没在意。结果一翻,是同学王桂芹的日记。日记十四篇,全是暑期下乡劳动的点滴,没什么花样,家里帮她找鞋、父亲叮嘱怎么干活、母亲给
这是怎样的一段故事,相信很多朋友是了解的,在1957年,毛主席提出了“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”的方针,各个学校都积极响应,而北京实验中学的王桂芹,更是积极地响应,提出了回河北老家劳动。
1958年的二月,《中国青年》刊登了一篇非常特别的文章,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《暑假归乡散记》,从文题上来看,这更像是一个学生对自己在家乡生活的文字记载,而实际上也是如此,但是这篇文章当年在报刊上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,很多人知道背后的故事之后,更是想要一睹这篇文章的
众所周知主席的文采很好,所以对于好文章主席也是极为钟爱。在1957年的一天,主席偶然间翻阅了女儿李敏同学的一篇笔记。